中毒性休克症候群|日本「食人菌」977人感染 醫生:48小時可極速奪命死亡率高達30%

健康資訊

撰文: 羅嘉欣

發布時間: 2024/06/09 13:58

最後更新: 2024/06/10 12:28

分享:

分享:

【中毒性休克症候群/食人菌/STSS/甲型鏈球菌/傳染病/病毒/致死率/死亡/致命率/高危人士/飛沫/高燒/喉嚨痛】遊日注意!近期,日本中毒性休克症候群(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, STSS,俗稱食人菌)病例激增,單計今年,截至本月2日,就已經出現977例感染案例,創下1999年以現有調查方法統計以來的最高數字。據衞生署資料,鏈球菌中毒性休克綜合症致死率達3至7成。有醫生警告,約3成患者發病後會在48小時內死亡,民眾應保持警惕。

影片推介:

據《讀賣新聞》的報道,日本2023年共有941人罹患鏈球菌毒性休克症候群,但2024年1月至6月2日,已出現977例感染案例,創下1999年以現有調查方法統計以來的最高數字。

東京女子醫科大學傳染病科教授菊池賢表示,目前尚不清楚感染病例暴增的原因,他認為,或與新冠疫情結束後,人與人的接觸增加、民眾對於防疫鬆懈等原因有關。

A型鏈球菌是一種常見的細菌,通常透過飛沫和接觸傳播。感染A型鏈球菌的患者,會出現高燒、四肢腫脹和喉嚨痛等症狀,最快可能在48小時內導致多個臟器衰竭,進而引發休克死亡。

由於鏈球菌毒性休克症候群嚴重時,可能會導致患者四肢壞死,因此也被稱為「食人菌」。鏈球菌毒性休克症候群好發於老年人,而死亡率則高達30%至50%。

同場加映:百日咳|内地呼吸道傳染病「百日咳」再現 今年首4月逾15萬宗13人死

東京女子醫科大學傳染病科教授菊池賢表示,目前尚不清楚感染病例暴增的原因,但他認為,這可能與新冠疫情結束後,人與人的接觸增加、民眾對於防疫鬆懈等原因有關。他提醒,若長者手腳上發現小傷口,如香港腳或皮膚龜裂,應立刻進行治療,以達到預防作用。

中毒性休克綜合症由感染A型甲型鏈球菌所致,主要透過人體接觸或飛沫傳播,一般對年長患者風險較高,但近期因而死亡的50歲以下人士有所增加。

據衞生署資料,鏈球菌中毒性休克綜合症(STSS)早期病徵包括高燒、發冷、頭暈、噁心和嘔吐、嚴重肌肉酸痛、及傷口部位疼痛加劇、出現腫脹和發紅;嚴重症狀包括低血壓、心率過快、呼吸急促,甚至出現器官衰竭的情況。兒童感染時,通常只會出現喉嚨發炎等症狀,但30歲以上成人感染時卻容易引發重症,導致肌肉壞死甚至死亡,致死率達3成至7成。

6大高危人士

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生黃立民表示,甲型鏈球菌是環境中一直存在的細菌,除飛沫傳染外,若有人碰觸到帶菌患者的口水,再去抓皮膚,此菌就有可能透過皮膚破損深入皮下組織或肌肉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7
+6

他指,一般人感染此菌可以用抗生素治療,大多可以康復,但若是幼兒、長者、糖尿病患者、洗腎患者、癌症患者與身上有傷口等身體較虛弱的人,一旦感染容易致命。而大多數一般患者在感染A型鏈球菌後,如在醫療機構獲得妥善治療,致死率都並不算高。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